快科技11月9日消息,据新华社报道,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古DNA测序技术发现,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中出土的长臂猿是一个新物种,属于冠长臂猿属。 据悉,该成果于昨日凌晨发表在了国际期刊《细胞》(Cell)上。
“突然间看到了遗传分子的庐山真面目,这些分子使得人类的存在成为可能,这是人类对自身了解的一大步,就好比达尔文知道人种不是固定的——我们一直在变化。这必然会影响你看待一切的态度。”——詹姆斯·沃森科学家詹姆斯·沃森(James ...
据美媒11月7日报道, 詹姆斯·D·沃森于1953年与他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状结构,这一发现为医学、打击犯罪、家谱研究和伦理学领域的革命点燃了导火索,如今他已离世,享年97岁。
【新智元导读】诺贝尔奖得主、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·沃森去世,享年97岁。他 启动了宏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,却被科学界「流放」,又亲自拍卖诺奖奖牌,一生充满争议。
所谓对的地点,就是指卡文迪许实验室。卡文迪许实验室曾是物理学研究圣地,诞生过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,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转型生物学研究。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型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。时任实验室主任小布拉格(William Lawrence ...
11月7日,科学界传来消息,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、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D·沃森博士于当地时间11月6日在纽约长岛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,享年97岁。 沃森访问成都时和川大学子互动(来源:四川大学官网) ...
当地时间11月6日,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称,詹姆斯·沃森(James D. Watson)去世,享年97岁。其去世的消息已经得到冷泉港实验室的证实,但没有更多的细节公布。
DNA损伤会导致衰老和癌症,但DREAM蛋白复合物会阻碍DNA损伤修复。科隆大学的研究小组证明,抑制复合物会令正常的体细胞DNA损伤得到更好地修复,有望开发出更好的疗法来预防癌症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。 科隆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,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以 ...
DNA存储技术的发展为自然与技术的结合展现了无限可能。从碱基序列到表观遗传修饰,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。 DNA作为信息存储的天然媒介,数千年来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从人类基因组的解码到各种生物信息的保存 ...